得山黃梔苗木兩棵,入雲識之,原來精彩萬分。
山黃梔就是梔子花,以前誤以[緬梔]為梔子花,其實緬梔(也叫雞蛋花、鹿角樹)是夾竹桃科,落葉小喬木;山黃梔是茜草科,常綠灌木。 緬梔原產於中南美,花冠五裂;山黃梔則是台灣原生種,花瓣六開。兩者相去甚遠。
[山],表示其為原生種。山黃梔分布華南、中南半島、日本和台灣,於全台灣低海拔山區的向陽山坡或闊葉樹林中均常見到野生之山黃梔。梔子花有許多栽培品種與變種,或花大量多,或重瓣濃香,有些並不結果。如今,梔子花比較像泛稱,山黃梔比較像專指自然野生的原生種。
黃蘿蔔以梔黃染色 |
[梔],「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梔。」[本草綱目]。「卮」是古代一種盛酒器,梔子花便是以其獨特的果實形狀類似這種器皿而得名。梔子,其子如卮也,原來如此。
梔子花在中國的歷史、文化與日常生活中,互動很多、也累積了豐富的意象和情感。杜甫、劉禹錫都有詠梔的詩,當紅流行歌手,何靈、劉若英也都有梔子花的歌。我在雲中讀到:[中國梔子審美文化:梔子花如何與禪宗結緣] 14頁長篇論文,細數梔子與中國的點點滴滴,爬梳極廣泛,立論新且明,非常精彩。簡單的說,梔子花在中國,是染料、是草藥,文人雅士喜歡他「嚴寒不改其綠,酷暑不害其香。」的特質,逐漸也可以表德,可以傳情,甚至可以寄禪了。
讀罷、理順、作文、出雲,不覺已過五日。漂鳥集的山黃梔,猶在冷冷的春風裡搖啊搖,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