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鱧在枕木臺下 |
一年前就發現漂鳥集有一條不一樣的魚,身體像土虱一樣圓扁但無鬚,餵食時從來不參加烏鰡、鯉魚、吳郭魚、鯽魚、…的搶食運動會。我觀察觀察再觀察,研判研判再研判,最後認定它是鮕鮘。從小就常聽到鮕鮘,卻不知道鮕鮘長什麼樣,鄉居兩年,就有鮕鮘在漂鳥集落戶作伴,自然非常開心。
兩個月前,新發現了橘色魚苗群,非常可愛。剛看到時魚群像個棒球,過一周像個壘球,再一周像個排球,再一周像個藍球,之後變更大團,變成移動的雲形體,就像湖面的白雲倒影,速度也越來越快,快似水上清風。到這時要撈已經撈不起來了。努力問人、蒐網,想弄清楚這是什麼魚,直到最近才確定就是泰國鱧的魚苗,而我以為的鮕鮘,其實是泰國鮕鮘 -- 泰國鱧。這個轉折可嚴重了。本來以為是可愛的鮕鮘,結果是可怕的泰國鱧;本來認為是可愛的橘色小魚,結果是可怕的泰國鱧魚苗。不知道有多少本土的魚蝦蟹要遭殃了。
鱧科魚類頭部狀似蛇頭,國外統稱蛇頭魚(snakehead),是肉食性淡水魚,主要原產於亞洲。現在臺灣有四種蛇頭魚,兩個原生種,兩個外來種。
正式名稱
|
常用俗名
|
其他名稱
|
最大體長
|
最大體重
|
|
七星鱧
|
鮕鮘
|
月鱧、鮕呆、鮕鮐
|
台灣原生種
|
30公分
|
0.5kg
|
斑鱧
|
雷魚
|
草厲、厲魚、南鱧
|
台灣原生種
|
60公分
|
2kg
|
線鱧
|
泰國鱧
|
外來種
|
80公分
|
5kg
|
|
小盾鱧
|
魚虎
|
紅線鱧
|
外來種
|
130公分
|
20kg
|
在外來種氾濫之前,七星鱧(鮕鮘)主要分布在北台灣,18年前發現泰國鱧已經適應北部氣候,並常住宜蘭所有開放水域,野生七星鱧基本上已經消失,僅見於少數高冷河川和封閉湖泊。
斑鱧原分布在南台灣,因其肉質味美,又是傳說術後補品,已有專業養殖,野生的斑鱧應該極為罕見了。現在是恐怖的小盾鱧(魚虎)攻佔所有南部水庫,魚虎就是“魚中之虎”,牠威脅的已經不是蝦蟹小魚,而是“所有的魚”。目前所知,魚虎怕冷,還不能越過濁水溪,只是不曉得濁水溪防線可以撐多久。
恐怖的小盾鱧原來是水族箱觀賞魚,我想泰國鱧可能也是。棄養、放生,現在變成一南一北的生態大災難。
泰國鱧是極強勢的外來魚種,牠的優勢簡單說就是「敖生擱敖大,丫霸擱耐命」:
l 泰國鱧成魚具護幼習性,魚苗群旁常常可以發現親魚在警戒,因此育成率很高。
l 漂鳥集2館館主有觀察到,受威脅時,親魚會把小魚含在嘴裡。不過,這部分我沒有看到,網上也找不到相關報告。
l 在台灣,泰國鱧長到15公分就沒有天敵了。加上生性兇猛,食量驚人,一年即可達30公分長。
l 鱧科具有鰓上器能直接呼吸空氣,因此,在枯水期、暴藻期、缺氧期,其他魚種奄奄一息、大量死亡的時候,反而是泰國鱧拓展勢力範圍的最好時機。
橘色泰國鱧小魚群 |
泰國鱧的危害
l 首當其衝的是鮕鮘。因棲地完全重疊,泰國鱧適應後鮕鮘快速消失。
l
兇猛好吃,排擠其他魚族的食物來源。
l
威脅原生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
我只看到一次泰國鱧出現在半畝方塘,絕大多數都是在睡蓮池附近,躲藏在蓮葉下或紫莎草間。我想,泰國鱧已經是漂鳥集的一員了,趕也趕不走,真趕走了也很快就會再出現。能做的可能只是偶爾干擾牠們一下,別讓牠們長得太囂張吧!
啊!可愛的橘色小魚,你的美麗,我的哀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