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of the day

宜蘭海鮮 -- 鰺科鰤屬御三家,寒鰤平政與間八


朋友請我們帶看買魚,我們到南方澳買到了竹筴魚、針梭、甘仔魚、赤鯮,還一起買一條 6公斤的「紅甘」。紅甘做生魚片、輪切清蒸、魚頭煮湯,我們高高興興吃了好幾餐。趁此機會我們來認識一下「紅甘」。
杜氏鰤(紅甘) 黃色縱帶,過眼斜暗帶,下尾鰭尖端白點

「紅甘」是鰺科鰤屬。鰤屬台灣只有兩種,全世界有9種。我們要介紹的是東北亞常見的四種。他們是:杜氏鰤(高體鰤)、長鰭鰤、五條鰤和黃尾鰤。先別擔心這些冷僻奇怪的名字,稍後介紹他們的俗名,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其實並不陌生而且還很有趣。

鰺科(Carangidae)特徵:背鰭二枚,側線完整,大多具有稜鱗。其中的鰤屬(Seriola),特徵是幼魚時,體側有數條暗帶,成魚時有一條從吻部到尾脊的黃色縱帶。

【杜氏鰤(高體鰤)】(Seriola dumerili)
杜氏鰤就是赫赫有名的紅甘,不但好吃而且喜氣洋洋,常常是辦桌的最愛。其他中文名還有紅甘鰺、竹午、汕午、紅頭午。英文俗稱 Greater amberfish, Purplish amberjack。新加坡則是直譯叫做琥珀魚。最大體長 180 cm。

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5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琥珀色。頭部斜暗帶逐漸不顯著,體側暗帶則已消失;成魚體色變化大,體背藍灰至橄欖色,腹面銀白至淡褐色。體側另具一條黃色縱帶,但有時不顯。各鰭色暗,尾鰭下葉末端淡色或白色。

杜氏鰤(紅甘)_幼魚體側五條暗帶
杜氏鰤(紅甘)_成魚暗帶消失,黃色縱帶出現
 
【長鰭鰤】 (Seriola rivoliana)
其他中文名有油甘、黃尾鰺、甘仔(臺東)、扁午(澎湖)、扁甘(澎湖)。最大體長 100 cm。
長鰭鰤(油甘)  尾鰭下葉尖端無白點,第二背鰭與臀鰭延長

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6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黃銅色。頭部斜暗帶仍清晰可見,體側暗帶則已消失;成魚體色變化大,體背褐色或藍灰至橄欖色,腹面銀白至淡褐色。體側另具一條黃色縱帶,但有時不顯。各鰭色暗,尾鰭下葉末端不具淡色或白色緣。

台灣魚類資料庫所列台灣鰤屬兩種,就是紅甘和油甘(高體鰤和長鰭鰤)。紅甘和油甘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紅甘在臺灣各沿海、近海均產,是常見之魚種。油甘則是在臺灣東北部、東部及東南沿海可發現其幼魚;成魚則因棲息於外洋較深的水域,近海較難發現。

紅甘在日本叫「間八」(カンパチ / Kanpachi ),油甘在日本叫「長鰭間八」(ヒレナガカンパチ / Hirenaga-kanpachi)。紅甘油甘的頭部有過眼斜暗帶,從正前方看好像有一個「目間八字」,這就是「間八」得名的由來。

長鰭鰤 (長鰭間八) 左上魚可見「目間八字」

「間八」和「長鰭間八」非常相像,雖說一個體高,一個鰭長,但若不是兩種魚一起比較還是很難判斷。有篇文章教我們判斷的要點,就是看「尾鰭下葉末端的白點」,有白點的是紅甘,沒有白點的是油甘。(http://www.padi.co.jp/visitors/column/sakana_8.asp) 哇!看魚要看到 「尾鰭下葉末端的小小白點」,這門學問真是細膩艱深啊!


間八雖生長在亞熱帶,但也是列名御三家的好魚,實屬不易。在台灣野獲和養殖都有,是我們最容易享用到的鰤屬御三家。


再來,介紹兩種在溫帶水域迴游的鰤屬魚,台灣冬季偶可捕獲,但量很少。

【五條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
俗名青甘鰺、青甘, 日文名鰤 (ブリ, buri),英文俗名  Japanese amberjack。最大體長 150 cm。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五條鰤並沒有列入台灣魚類資料庫,而是列在「農委會漁業署同意輸入野生動物水產物種」。

五條鰤(青甘)  黑眼影,黃縱帶,眼下上頜轉角尖

 在日本,鰤魚是一種伴隨著成長,名字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這種魚在日本有100種以上的名字,但只有野生完全成熟的,才能叫鰤魚。

「鰤」的得名我看到兩個說法,都很有意思。

第一個是:此魚在「師走季節最肥美」。師走季節,是說「連氣定神閒的大師也要忙碌奔走的季節」,通常指天寒地凍的12月。這時候的鰤魚從北海道游到日本海越冬產卵,富山灣可以捕獲最高等級的鰤魚。

第二個是:「波裡萬知,魚中之師」。關西一般把鰤魚稱為ハマチ,是ハリマチ(波裡萬知)之略,要成長到能稱作鰤魚(Buri)的等級,要六、七年,期間以不同的名稱在各地的海域闖蕩,能夠避開種種危險而長成大魚的,應該都是波裡萬知的魚中之師了。

鰤魚排名御三家之首,脂膏豐腴,肉質甜美。在冬季特定時間捕撈的大型成魚被稱為寒鰤,含油量極高,油花均勻飽滿,入口即化。是製作刺身和壽司的上品。


【黃尾鰤(黃條鰤)】(Seriola lalandi)
大陸的俗名叫黃鍵牛,日文名平政(ヒラマサ, hiramasa),英文俗名 Yellowtail amberjack, king amberjack。最大體長 250 cm。黃尾鰤分布甚廣,幾乎全球都有,是食用魚也是著名的遊釣魚。

黃尾鰤(平政)  黑眼影,黃縱帶,眼下上頜轉角圓
日文名「平政」應是從「平柾」而來,「柾」是直木紋,「柾目の魚」也就是「直紋魚」的意思,(『新釈魚名考』榮川省造) 。台灣不太區分青甘與平政,通通混稱青甘。在冬季,台灣附近海域也有機會捕獲一些青甘,不過其實絕大多數是平政。平政魚排名御三家之次,含油量(和活動範圍)介於青甘和偏熱帶的紅甘之間,也是高貴好魚,尤其在4~8月品質最佳。

就像紅甘、油甘極為相似難辨,青甘、平政也是一樣。青甘是「五條鰤」,平政是「直紋魚」,兩個名字不是說同一件事嗎?就是指幼魚若魚身體上的幾條橫暗帶。從名字不能提供我們辨識的線索,尤其是成魚以後暗帶淡去,更是相似難辨。網上有教判斷要點,就是看「魚眼下方上頜骨的轉角」。尖角是青甘,圓角是平政。(http://www.zukan-bouz.com/aji/buri/hiramasa.html) 。真是明察秋毫的學問,肅然起敬!

還有一種很相關的魚 -- 鰤平(ブリヒラ)。鰤平是公的鰤(Buri)和母的平政(Hiramasa)的一代雜交種(F1),所以叫做鰤平(Burihira)。鰤平沒有繁殖能力,但生長迅速,是日本養殖界的新星。很可能,以後最常吃到的青甘就是鰤平了。

在日本,鰤魚與鮭魚都是除夕吃的吉慶魚,因喜好的魚而分成西部的鰤魚文化圈和東部的鮭魚文化圈。在日本關西地區,鰤魚是正月裡不可缺少的魚種。尤其在北陸地區,鰤魚幾乎是節慶必備的魚。

如果有機會到關西,別忘了體會一下鰤魚文化,點壽司要記得,「鰺科鰤屬御三家,寒鰤平政與間八」。鰤魚以寒鰤為美,平政則是春夏為佳,間八以夏秋較肥。會點「旬味」(當令美鮮),板長(壽司台師傅)也會覺得遇到知音了。

如果沒有機會到關西,請來【漂鳥集】,我們到南方澳選一條道地野生紅甘吧!「新鮮」、「好吃」、「便宜」,王道三指標,這裡都具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