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of the day

鮕鮘 -- 古代的魚?

鮕鮘 -- 古代的魚?

每個人都聽過鮕鮐,可是多數人已經不知道鮕鮐是什麼魚了。幾十年前,鮕鮐是田間最常見的魚種之一,其特色與習性,早已融入許多俗語、童謠、傳說故事之中。我網搜了七個相關,幾個溫故,幾個知新。 


1, 鯽魚仔釣大鮐 (俗語)
2, 大鮕鮐炒韭菜 (童謠)
3, 鯽仔魚欲娶某,鮕鮐兄拍鑼鼓 (歌謠)
4, 古井裡的守護神 (習俗)
5, 土地公的印記 (傳說故事)
6, 鮕鮐順便孔 (俗語)
7, 鮕鮘吵架、鮕鮘翻身 (俗語)

1,「鯽魚仔釣大鮐」-- 有以小博大、偷雞總要蝕把米、拋磚引玉之意。是 "用小鯽魚釣大鮕鮐" 的引申意。也有人認為大鮐是大鮐仔(大鯉魚),但鯉魚是雜食性,鮕鮐是兇猛好吃的肉食性魚,所以我認為 "用小鯽魚釣大鮕鮐" 比較有機會,應是原意。

2, 「大鮕鮐炒韭菜」-- 有一說:"鮕鮐鑽土,所以土味較重,和韭菜一起炒,可以壓土味",又,"鮕鮐炒韭菜" 冷冷吃土腥味較重,所以"燒燒一碗來,冷冷阮無愛"。不過,廚藝大師並不認為韭菜能壓腥。童謠全文如下:

    大鮕鮐哎喲白目眉,無人請你就家己來。
    來來大鮕鮐炒韭菜,燒燒一碗來,冷冷阮無愛。
    大鮕鮐炒韭菜,燒燒一碗來,冷冷阮無愛。
    大鮕鮐,到今你才知,到今你才知。

     "xxx哎喲白目眉,無人請你就家己來",是童謠原形,有許多不同的版本,諸如主角(xxx)換做 "土地公""紅管獅"(螃蟹)等。

3, 「鯽仔魚欲娶某,鮕鮐兄拍鑼鼓」--  民間採集量較豐的「鯽魚娶某」類歌謠辭,1967 年由葉明龍改寫定辭,黃敏譜曲,另訂歌名為〈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 鯽仔魚欲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 媒人婆仔土虱嫂
    日頭暗尋無路 趕緊來火金姑
    做好心來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 白鷺鷥來趕路
    翻山嶺過溪河 找無巢跌一倒
    日頭暗怎樣好 土地公土地婆
    做好心來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首段的鯽仔魚、鮕鮐、土虱,都是以前田間最常見最親切的魚類,也因此編入童謠,傳唱在每個人的心中。


4, 古井裡的守護神~鮕鮐
以前打井會放一尾鮕鮐在井裡,一方面吃蟲保持水質乾淨,一方面當作水質安全的測試指標。詳細可參考網文 (http://blog.udn.com/sirarong/3063293)。我媽媽口述的童年趣事也有趴在井圈看鮕鮐出沒一事。

5, 土地公的印記 (傳說故事)
相傳有一次土地公外出巡視卻迷路了,後來鮕鮐指路幫土地公回到土地廟,土地公為了讓後代子孫都記得牠的功勞,就在牠的尾巴上,蓋了黑黑的圓印,成為七星鱧的一大特徵。

6, 「鮕鮐順便孔」-- 撿現成之意。鮕鮐會鑽土挖洞做巢,如果有現成的洞就可省時省力直接應用了。資料很少不能確定,「順便孔」是否是「尋便孔」之意。

7, 鮕鮘吵家、鮕鮘翻身 -- 鮕鮐是夜行性的,白天守護巢洞,夜晚外出覓食。半夜古井鮕鮘翻身,聲音很大,知明就裡的就說 "鮕鮘吵家" ,不明就裡的甚至以為 "半夜鬧鬼"

鮕呆我們都聽過,也都說過,但要怎麼寫呢?我找到三種寫法,鮕呆、鮕鮘和鮕鮐。

「鮕呆」應該是最常見的,可能也是多數人想當然耳的寫法。字很親切,也傳音也傳形。「大鮕呆炒韭菜」展轉變化出大箍呆炒韭菜。現在反而有很多人只聽過後者,不知道原來是大鮕呆。

「鮕鮘」較少見,是「鯉魚,閩語」 (新華字典)。常說的鮘仔也有寫作鮐仔。不過,""字很難輸入,是方言字、罕用字。我想多數人並不曉得有這個字,流通上就少見了。「鮕鮘」去掉魚字邊就是「古代」,我覺得很有意思。尤其現在鮕鮘幾乎是瀕危了,真希望他不會變成古代的魚。

「鮕鮐」(音孤台),也很常見,我認為是相對通用同時也算正確的寫法。鮐是很早就有的字,鮐是海魚,鮐背是長壽的意思,本來是和鮕呆沒關係的,以音似借用,成為「鮕鮐」。

鮕鮘屬鱧科,學名七星鱧,是早期田間埤圳常見的淡水魚種,屬肉食性魚類,是水中的小霸王。曾幾何時,外來優勢物種--泰國鱧,將棲地襲奪殆盡,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野生的鮕鮘了。

(1)〈天烏烏〉歌謠辭類型與定型化發展研究 -- 林仁昱 (http://ir.lib.nchu.edu.tw/retrieve/81631/68371-1.pdf)

(2) 中央研究院臺灣魚類資料庫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science=Channa%20asiatica


####

3 則留言:

  1. wow!
    Che sī ko͘-tai!
    這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雲端借的圖,以經有幾十年沒看過鮕鮐了。

      刪除
  2. 請問要飼養鮕呆那裡買(要漂亮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