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草是茄科、酸漿屬(燈籠草屬)植物,別名有苦蘵草、燈籠果、酸漿、炮仔草、博仔草等。這些名稱都有意思,我們可依這些別名從各個面向來認識燈籠草。
【酸漿】
酸漿是燈籠草的上位名稱。茄科的主要蔬菜有番茄、番椒和茄子三種。次要蔬菜有20種,其中5種是酸漿類,分別是:
1, 中國燈籠草 (草莓番茄) - 果實鮮麗為紅色或橙黃色,觀賞為主,亦可食用。
2, 粘果酸漿 (墨西哥酸漿) - 墨西哥青醬(Salsa verde)的主要材料。
3, 小果酸漿 (秘魯酸漿) - 糖度極高,可達18度,也稱為黃金莓(Golden berry)。
4, 食用酸漿 (矮酸漿) - 與秘魯酸漿類似,但為一年生草本。
5, 毛酸漿 (地櫻桃) - 莖有明顯的細毛。
燈籠草當然是酸漿,不過,只是酸漿中的一種。
【苦蘵】
蘵,對我們是陌生的怪字。其實早在『爾雅』,就已經為這個字做解釋,可見酸漿屬植物與我們的相關是源遠流長的。燈籠草有時也被稱作苦蘵,但嚴格說,苦蘵是指另一種酸漿屬植物,在台灣山區與民間草葯上,常被利用為青草茶,全草具有清熱、利尿及祛風、止痛、鎮咳、行血、調經及解毒之效。現今,苦蘵的藥用研究相當多,如:對愛滋病人常感染之肺結核菌有抗病性、對非洲采采蠅所傳佈的睡睡病有療效、具抗腫瘤活性等。
【博仔草、炮仔草】
在宜蘭,燈籠果叫做博仔,炮仔應是同源之異名。Kplant這樣說:
「苦蘵的果實也是可以食用的,不過有趣的是,世界各國的文獻記載均是兒童採食,似乎成人對此果實沒有多大的興趣,此可能酸漿果實外圍的宿存萼提供兒童的興趣,拍打宿存萼產生聲音,順道將果實食用。」
我們看到的燈籠就是宿存萼,打破燈籠的「博、博」聲,就是博仔得名的源由。
博仔,究竟是誰的童年故事呢?以我坐五望六之齡,從來沒「博」過,以前也從來沒吃過,為何會覺得這麼親切呢?是因為從小到大,登山步道上常常相見卻不曾相問的緣故吧。
參考資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