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頭鷦鶯翹尾巴 |
灰頭鷦鶯 |
斑紋鷦鶯 |
「芒當丟仔」到底是那一種鳥?為什麼給人無時閒的印象呢?
鳥綱有約10000種鳥,區分為20多個目,其中進化程度最高的是雀形目,有約5000個種,占鳥類種數的一半。雀形目通常鳴肌鳴管發達,多啼聲婉轉,通常所說的鳴禽就是指雀形目的鳥類。雀形目也善於築巢。
雀形目有30多個科,其中的鶲科有飛行補食者的稱號(flycatcher),鶲科有數百種鳥類,包含了:鶲、鶇、鶯、畫眉四個亞科。鶯亞科之下有約20個屬,其中的鷦鶯屬全球有約20種,台灣常見的有3種。
「芒當丟仔」就是鷦鶯屬(Prinia)的通稱,(鳥綱,雀形目,鶲科,鶯亞科,鷦鶯屬)。以學名來說,台灣常見的鷦鶯有褐頭鷦鶯、灰頭鷦鶯(黃腹鷦鶯)兩種,另有斑紋鷦鶯(山鷦鶯)分布於山區。
鷦鶯除了「芒當丟仔」還有幾個俗名:芒當、芒當仔、芒頭丟仔、芒丹丟仔、禾筆仔(客語)、布袋鳥。
褐頭鷦鶯 嘴爪並用,準備材料,編織愛巢 |
褐頭鷦鶯的酒瓶巢 |
「芒當丟仔」與人類互動甚早
「芒當丟仔」與人 類互動甚早。莊子逍遙遊有:「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堰鼠飲河,不過滿腹。」。更早的詩經稱其為「桃蟲」。吳代陸璣撰毛詩陸疏廣要曾曰:「桃蟲,今鷦 鷯是也,微小於黃雀;其雛化而為鵰,故俗語,鷦鷯生鵰」,許多閩台鄉野傳說也認為「芒當丟仔生四粒卵,一粒會孵出鷹仔子」。其實,這都是形似鷹雀的杜鵑鳥 托卵在鷦鶯巢中,鷦鶯不知所以、糊裏糊塗將杜鵑幼雛養大的現象。(註1)
「芒當丟仔」善於築巢
芒當丟仔的築巢技巧高明,漢代劉向撰說苑善說篇曾有:「鷦鷯,巢於葦苕,著之髮毛,建之女工不能為也,可謂完堅矣。....」可見芒當丟仔的築巢技巧還勝於身手矯健的女工。芒當丟仔對築巢的環境選擇並不苛求,任何草叢堆都可能成為牠們的築巢地點。它的巢很特別,側上方開口,像一個酒瓶形的布袋,所以也有「布袋鳥」的俗稱。
「芒頭丟仔」 -- 在芒草上頭的鳥
鷦鶯常見於田邊、溪埔附近,而這些滿佈芒草的長草叢不但是牠的棲地,也是鷦鶯的築巢區。常常會看到它們停在芒草上頭,這是芒當丟仔、芒頭丟仔得名的由來。
「丟仔」是什麼意思?
鷦鶯有閒不下來的習性,它們在芒草枝桿間不停地飛翔跳躍,活潑好動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即使停在芒頭鳴唱,長長的尾羽也會不停地翹一下、翹一下。這就像台語講的「丟一下、丟一下」,我常常想像「丟仔」是在表達這個意思。
我google「芒當丟仔」的時候也會跑出「丟丟當仔」的條目。「丟丟當」是隧道裡水滴掉落的狀聲詞(註2),像是「滴滴答答」的宜蘭鄉土版。鷦鶯的鳴叫聲是「嘀- 嘀- 嘀- 嘀- 嘀- 嘀- 」,「丟仔」會不會也是擬聲而來呢?還有,桃園地區有「芒當仔」而不是「芒當丟仔」的叫法,「丟」會不會是地域性的擬聲呢?
另外,台語百科把「芒當丟仔」寫做「望冬䳂仔」(註3),覺得音訓得很準,義反而遠了。至於是非曲直來龍去脈,我無從置喙。
「親像芒當丟仔」
芒當丟仔除了跳個不停、叫個不停、尾巴翹個不停之外,還有一個動作,讓人覺得「無大才」,就是,鷦鶯走路不好好走,都用跳的。這部分其實是被冤枉了。生活在灌叢及林間的鳥,多半棲息停留的地方,需要牢牢抓住枝幹,腳部有些關節早已退化不能彎曲,爪部反而大幅強化。變成不會走、只會跳,這是適應環境的結果,並不是「無大才」。不會走、只會跳的鳥其實很多,麻雀也是。
芯之園民宿主人在花園裡發現一窩「芒頭丟仔」的鳥巢,靜靜觀察等候多日,直至雛鳥長大離巢,才將之取下相贈。現置於【漂鳥集】玄關陳列。朋友在外奔波,不免有時會覺得像是漂泊的鳥,歡迎來【漂鳥集】小憩,也希望這些鳥巢能給漂鳥們一點慰藉、一點可以放心安住的聯想。
(註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fhk-dbbook.nmns.edu.tw/fhkbook/hist/hist.asp-sq_no=85.htm
(註2) Wiki「丟丟銅」
「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 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
釋義:火車經過隧道內,隧道頂部的水滴落下來。「丟丟銅」是狀聲詞,形容水滴落下的聲音。
(註3) 台語百科 http://taigi-pahkho.wikia.com/wiki/望冬䳂仔 「鷦鷯」也作「䳂鷯」「鳭鷯」
###
請問,文中鷦鷯和鷦鶯有何關係?牠們是不一樣的鳥喔!
回覆刪除請問,文中鷦鷯和鷦鶯有何關係?牠們是不一樣的鳥喔!
回覆刪除0.0.0
回覆刪除